基本信息
刘晓山
职称:研究员(科学研究系列)
刘晓山(1970-),男,天津市人,生长于湖北省武汉市,法学博士、哲学专业博士后、硕士生导师。专科毕业于江汉大学法学专业;本科及硕士研究生均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;2006年始在武汉大学法学院,脱产完成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的学习。获法学博士学位。2010年始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开展外国哲学专业(法哲学方向)的博士后研究,2011年11月获评副研究员(科学研究系列)职称。2012年8月始调入中国民航大学任教。从事刑法理论研究、教学工作,担任刑法专业硕士生导师,副研究员,两次获评校“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”,2019年12月获评研究员(科学研究系列)职称。在《法学评论》、《中国刑事法杂志》、《武汉大学学报(哲社版》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其中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20篇,有多篇论文被《人大复印资料(刑事法学)》、《新华文摘》全文转载、转摘、题摘。出版专著二部;主持教育部、中宣部、最高人民检察院,国家广电总局、中国法学会、天津社科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9项,多次获得“全国检察理论优秀成果三等奖”(排名第一)、“湖北省检察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”(排名第一)等省部级、厅局级科研奖励。
分管
社会兼职
教育背景
1988.9-1991.7 江汉大学法律系法学专业专科
1993.9-1996.7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法学专业本科
2000.9-2003.11 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,获法学硕士学位
2006.9-2009.9 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专业博士研究生(脱产),获法学博士学位
2010.10-2014.3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外国哲学专业(法哲学方向)博士后
教育工作经历
1991.09-1996.03 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员、四级检察官等
1996.06-2012.08 武汉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处检察员、一级检察官等
2010.10-2014.03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外国哲学专业(法哲学方向)博士后
2012.08-2021.11 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教师
2021.11- 绍兴文理学院教师
发表的代表性论文
1.论《国际航空安保公约》非法运输类犯罪及其与我国刑法之衔接,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会科学版)》,2015.06(新华文摘2015年第21期转摘)
2.论散布“航空诈弹”行为的刑法规制,法学评论,2014.01
3.关于受贿罪主体之重构,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会科学版),2014.06
4.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“诉监分置模式”之构建——以“角色理论”为分析工具,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会科学版),2013.10
5.语境论视域下的公诉权属性研究,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会科学版),2012.04
6.试论机长职权——以刑事司法职权为视角,江西师范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6.08
7.刑事案件报道中的隐私权保护研究,中国广播电视学刊,2018.08
8.广播电视媒介与未成年人良性互动关系之探析,中国广播电视学刊,2021.01
9.论航空安保公约中的“共谋犯”及其与我国刑法理论之贯通,理论月刊,2019.05
10.审前羁押问题中社会危险性与羁押必要性的整体性思考,理论月刊,2017.07
11.惩治民用航空领域犯罪刑事政策研究,江西警察学院学报,2017.01(被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)
12.犯罪数额的理论基础——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,天津市政法管理干学院学报,2014.08(被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)
13.目的刑论之正当性探究,武汉大学学报(哲学会科学版),2011.02
14.报应论与预防论的融合与分配——刑罚正当化根据新论,法学评论,2011.01
15.劫持航空器罪比较研究,人民检察,2021.07
16.不纯正不作为犯作为义务来源的反思与重构,中国刑事法杂志,2008.04
17.不能犯的可罚性判断——印象说之提倡,法学评论,2008.05
18.刑法有效保护民用航空安全法益的基本方向,检察日报,2018.02(被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检索)
19.目的刑论引导刑事立法司法回归理性,检察日报,2015.02
20.“意思”是否联络:薄熙来案件控辩争议的焦点,检察日报,2013.08
21.渎职犯罪主体:看职责不看身份,检察日报,2010.04
22.刑罚一般预防功能对职务犯罪防治的影响,检察日报,2010.08
23.被相对不起诉人可纳入社区矫正范围,检察日报,2007.07
24.检察权行使的理念更新与制度创新刍议,中国检察官,2008.11
主持的课题
1.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项目《诉讼监督模式研究——以刑事审判监督合理模式建构为视角》,2012年,编号GJ2012D03,已结题
2.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《民用航空领域非法干扰行为的刑事应对机制研究》,2013年,编号GLS(2013)D245,已结题
3.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《<国际航空安保公约>与我国刑事法律衔接问题研究》,2013年,编号TJFX13011,已结题
4.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《破坏广播电视设施犯罪防控法律问题研究》,2014年,编号GDT131417,已结题
5.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项目《以审判为中心背景下的侦诉关系》,2015年,编号GJ2015C05,已结题
6.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《广播电视新闻报道“司法案件”中的法律问题研究》,2016年,编号GDT1609,已结题
7.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《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犯罪刑事应对机制研究》,2016年,编号16JHQ023,在研中
8.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部级社科研究项目《广播影视节目播出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研究》,2018年,编号GDT1802,已结题
9.中央宣传部课题研究项目《著作权保护中的行政法与刑法关联性问题研究》,2019年,已结题
出版的专著或教材
1.目的刑论研究,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,2012(独著)
2.刑事诉讼法律监督新论,法律出版社,2013(合著)
参加学术活动
获奖情况
1.论文《论我国刑事审判监督“诉监分置模式”之构建——以“角色理论”为分析工具》,2014年5月荣获最高人民检察院2013年度全国检察基础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(省部级三等奖)(排名第一)
2.论文《语境论视域下的公诉权属性研究》,2012年4月荣获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成果一等奖(厅局级一等奖)(排名第一)
3.2005年年获评“武汉市检察机关优秀公诉人”
4.2005年主诉的相关案件获评为“湖北省检察机关优秀公诉庭”
5.2010年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“全国检察理论研究人才”
6.2016年获得中国民航大学“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”
7.2020年获得中国民航大学“校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奖”
24小时咨询电话:0575-1234567 | 地址:绍兴市城南大道900号 | 版权所有: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 | 技术支持:海马科技